- 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0:14 点击次数:107
有句俗语“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”,形象地道出了应对问题的智慧。在养生领域,我们同样需要这种智慧,及时化解不利于健康的因素。中医文化中“未病先防”的思想熠熠生辉,而杜仲这一味中药,便是践行这一思想的养生佳品。
杜仲,源自杜仲树的树皮。关于其名称由来,李时珍曾言“昔有杜仲服此得道,因以名之”,虽如今看来这更像是一个美好的传说,缺乏科学依据,但围绕这个传说,杜仲有了思仙、思仲、石思仙、鬼仙木等充满诗意的别名。又因杜仲树的树叶和树皮掰断后,有细丝相连,故而也被称为连丝皮、扯丝皮、丝棉皮、乱银丝等。
杜仲对健康的益处众多,且大多围绕“滋养肝肾”展开。《本草纲目》中提到“肝主筋,肾主骨,肾充则骨强,肝充则筋健”,精准地阐述了肝肾与筋骨的紧密联系。《本草汇言》更是盛赞“凡下焦之虚,非杜仲不补;下焦之湿,非杜仲不利;足胫之酸,非杜仲不去;腰膝之疼,非杜仲不除”。不过,此说法虽突出了杜仲的用途,却稍显片面,因为这些症状并非一定要用杜仲,还需依据中医的辩证理论来判断。接下来,让我们从多个角度详细了解杜仲的益处和配伍方式。
杜仲强腰脊,固本培元
杜仲四气五味为甘温,归肝肾两经。它既能滋养肾中之阳,又能滋养肝中之阴、润肝燥,是平补肝肾的良药,还能强筋骨,对腰膝、关节的亚健康状态尤为适用。中医有“腰为肾之府”的理念,杜仲能滋肾而强腰脊。《药性论》中记载杜仲“主肾冷臀腰痛”。
在具体用法上,对于症状较轻者,可单用杜仲。如《三因方》中提到将杜仲打碎后,用温酒送服;《本草纲目》记载把杜仲炒后泡酒,适合肾寒而腰背痛的人;《千家妙法》中记载杜仲与威灵仙配伍,适用于肾气不足、腰肌劳损导致的腰脊痛。
若腰痛难以忍受,可将杜仲与止痛活血的川芎、丹参、细辛、肉桂同用,标本兼治,此为《太平圣惠方》中的杜仲散。但需注意,细辛有毒,使用时要谨慎。若肾中不足而腰痛如折、起坐艰难、不能仰俯,可将杜仲与补骨脂、胡桃肉配伍,以增强益肝肾、强筋骨之力。
若肾中有虚寒,养生方法也很多。比如杜仲与五味子、羊肾一起煮着吃;杜仲、木香、八角、茴香一起煮水喝等。
杜仲壮筋骨,濡养关节
肝主筋,肾主骨,肝肾不足日久,筋骨就会失于濡养,导致关节无力、风寒湿凝聚。杜仲通过滋养肝肾、强筋骨,达到治本的目的。
《中草药大全》中提到,杜仲与酒一起煮着喝,适合关节无力的人。此外,杜仲与桑寄生、牛膝合用,能增强养肝肾、强筋骨之力,再加独活、羌活、防风,可标本兼治,这就是《千金方》中的独活寄生汤。
杜仲降压,平肝潜阳
血压升高与肝阳上亢关系密切。对于肝阴虚而肝阳上亢者,可用杜仲配伍滋阴潜阳之物来养生。比如与天麻、钩藤、黄芩合用,适合头中晕眩、头晕、手足麻木的人,这是天麻钩藤饮的基础。另外,用杜仲、夏枯草各15克,再加棕榈叶30克泡水喝,适合肝肾之阴不足导致的头目胀痛、脑鸣眩晕、血压升高者,且对中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。
古代没有血压的概念,现代研究发现杜仲降压效果明显,近年来应用逐渐增多,养生方法也较多。比如直接用杜仲泡水,也可加一些白糖;杜仲、黄芩、夏枯草组合效果显著;杜仲与桑寄生、牡蛎、枸杞子配伍也有不错的降压效果。
杜仲降糖,滋养肝肾
杜仲不仅能降压,还能降糖。由于杜仲滋养肝肾之阴,通过合理配伍,适合肝肾之阴不足导致的血糖升高。用杜仲、菟丝子、枸杞子、党参、牡蛎配伍,适合气阴两虚、形体消瘦、多饮多尿、心烦口渴、头晕眼花、手足心热为表现的血糖升高之人;以瘦弱、小便多为主的,可用杜仲、山茱萸、黄芪、人参的组合;对于多食多饮多尿且容易疲乏的血糖升高较重者,养生可用杜仲、天花粉、玄参、菟丝子、黄芪、麦冬。
杜仲消骨刺,活血止痛
杜仲消骨刺的作用也与其滋养肝肾的益处有关。杜仲配合白花蛇、地龙、威灵仙这些舒筋活络、活血止痛之物,适合肥大性脊椎炎、颈椎病、骨质增生;杜仲配合牛膝、鸡血藤、仙灵脾,适合足跟骨刺;杜仲配合桑寄生、牛膝、续断,适合腰椎骨刺。
杜仲用途广泛,还能通过滋养肝肾延缓衰老,适合女子下元虚寒而无子、男子虚弱而无力举起等情况。但杜仲毕竟是中药,属于温补之品,阴虚火旺、热盛之人不宜使用。一般来说,用杜仲10至15克即可。
养生就是未病先防,我们要像化解难题一样,把健康的隐患“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”。同时,要认清自身的体质特点,以及健康隐患的寒热虚实,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养生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